基础班的孩子们在上冰。
七台河有个响当当的名字叫冠军之城。曾被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授予“奥运冠军之城”纪念奖杯,这更加激发了七台河体育人的奋斗热情和豪情壮志。
【资料图】
在七台河,孩子们从幼儿班特色启蒙开始,从低到高,走出一条体教融合梯次培养之路,形成特色校、基础班、重点班、省队、国家队“金字塔”式高水平体育人才培养输送梯队体系,是全国短道速滑人才储备最充足的城市。
侯佳彤是2019年3月18日,来到赵小兵教练这里开始训练的,母亲张琦也一同搬到七台河陪同孩子练习滑冰。
“这孩子可要强了,大冬天里自己坏肚子一天去七八次厕所,也没有耽误她训练。”滑冰的事,孩子从来没请过假,就在冰场上“呼呼”地滑,把身心都放在训练上。就是滑一天也不知道啥是累。”张琦说,每天早晨3点30分起床做饭,4点30分孩子开始滑冰。当时侯佳彤虚岁才6岁,就能坚持住实在是不易。看到孩子受的累糟的罪,张琦对孩子说:“你太小,别练了,将来咱们干啥都是一辈子,何苦这样坚持啊。”
“妈妈,我就是喜欢这个,你给我一次机会,肯定能拿出好成绩。”侯佳彤恳求着妈妈。
每天时间一到,妈妈只要一叫侯佳彤,她就急忙起来穿衣服,眼睛都没睁开也不耽误时间。有时,脸不洗吃一口饭就走了……
“感谢赵教练给孩子打下的好基础,在技术上也有很大进步。”张琦深有感触地说。赵教练在训练孩子的时候,经常是跪在冰场上,一跪就是几个小时,起都起不来,必须用人抬一下。她不厌其烦一个一个地指导孩子们,几个动作下来满身是汗。
在孩子幼小心灵里,种下希望种子,在精神上更多注重思想的引领,常常讲冬奥冠军励志的故事,讲顽强拼搏的典型。用孩子听得懂的简单道理去教育孩子们,常常是启发和提问。“我就想,坚持不放弃,把美好的梦想种在孩子的心里”。
“滑冰改变了孩子,也改变着我们家长,被教练和孩子们的执着坚持所感动,我为他们的辛苦付出所感动。”训练三年多时间里,孩子们学会了自信、善良和感恩,学会了坚持和独立。
天长日久,教练和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,北京冬奥会期间,赵小兵教练去了北京,孩子们竟然想教练都想哭了。
早在2013年,七台河体育中心建成投入使用之初,七台河也存在着短道速滑人才选拔的困境。偌大的室内滑冰馆,每天只有不到20个孩子在学滑冰。
为破解招生难这一难题,2014年七台河开始创建短道速滑特色学校,实施“体教融合”,把运动队建在基层学校,在市、县、乡三级创建16所小学短道速滑特色校,在全省最早将滑冰纳入中考科目,发挥“指挥棒”作用。
赵小兵还在勃利县创建短道速滑特色学校,为农村孩子们搭建了一个通往世界赛场的桥梁。
2021年4月9日,侯佳彤参加胜利的比赛,下场后就抱着韩梅教练哭。
“你滑第4名已经很不错了,你看到人家都是比你大很多的孩子,你才几岁就和他们比拼。”她哭的原因不是比赛成绩问题,她是在感恩老师的教导和关怀。
杨扬、刘秋宏、王濛、范可新等冠军运动员经常回到家乡参加公益活动,举办冠军大讲堂,给小运动员们作示范指导;七台河还举办全市中小学校短道速滑教练员培训班,定期邀请张杰、赵小兵等优秀教练员开展冰雪运动教育培训,进行实践指导,普及短道速滑知识,提高中小学教练员执教能力。
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七台河国家冰上训练基地运动员公寓正在建设,将与庆余公园、七台河市体育中心现有的两块短道速滑冰场一同,打造成七台河集健身休闲、竞赛表演、体育文化、运动培训于一体的全国最大且独一无二的短道速滑运动场馆综合体。
孩子们的梦想和希望不断地从冰上起航。近年来,七台河小选手们在各种比赛中屡创佳绩:在2022年刚刚结束的“奔跑吧·少年”黑龙江省轮转冰大众轮滑赛中,获金牌13块、银牌2块、铜牌1块。2022年12月,2022-2023赛季中国杯短道速滑精英联赛(天津站)七台河市青年队获得了青年女子组团体冠军,获得 1金2银1铜。在长春举行第三届中俄青年运动会,七台河市短道速滑青年队获得3金1银1铜的成绩。
七台河,是孩子们梦想起航的地方,也是孩子们追梦的地方。